我国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精神层面的美好向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是重要的载体,以检查评估为契机,更好地整合研究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究水平、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6月25日,基地主任李先敏主任和李芸老师在成都市参加了四川省社科联2019年度省级社科普及基地评估会,基地迎接了三年一审的检查评估。
在评估工作汇报会议上,李先敏主任代表学校、基地对省社科联和专家长期以来对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首先,李先敏主任介绍了基地于2012年12月成立,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及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注重加强基地组织领导,挂靠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依托丰富的学生资源,成立了“廉洁文化协会”,组建了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下基层、引导学生廉洁文化研究。
随后通过PPT,自评报告,资料评估资料书籍分发浏览,介绍了基地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社会效益、努力方向六个部分情况。多年来,我省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基地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研究工作,省人大、省纪委、省社科联、省教育纪工委、内江“四大班子”的领导先后来基地调研指导,充分肯定了基地的工作成绩。先后应邀参加四川省高校康政文化进校园暨大学生廉洁教育经验交流会、省杜科联组织的“四川省高校杜科基地"专题年会、教育部组织的“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暨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第六次联席会议、中国社科院第九届康政研究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属全国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联合主办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领域的热点问题,以校地合作为契机,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研究理论方面,目前承担预防和惩治腐败问题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项目近10项。
在校内,打造“厅、墙、廊、窗、角”五位一体廉洁文化普及平台,加强普及载体建设,形成了集网、报、书、课、赛等为一体的传播载体,坚持面向校内外开展义务普及和社会服务通过加强基地制度建设。本着“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普及思路,点--面结合强化校地合作和内部管理运行的规范性,建立起推进工作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基地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扎实开展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工作,形成了“校地合作、研普互动、点面结合”的普及模式。评估组一行通过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最后,希望各位专家通过此次对基地的评估,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帮助基地在往后建设得更好。基地会根据此次专家组的检查评估提出的意见,会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建设,不断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突出特色、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利用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使基地在社科研究方面迈上新台阶,为进一步为廉洁文化普及工作做出贡献。评估汇报会上,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基地机构健全、领导重视,阵地巩固、手段多元,社科普及工作扎实,活动组织规范有序,特色鲜明、社会效益显著,充分利用基地优势,突出重点,展示文化自信,评估会上采取集中汇报,专家提问、点评,现场定量和定性指标评分,最终依据专家组评估得分、结合平时掌握的基地开展社科普及工作情况提出评估等次意见,后经省社科联党组审定,后将评估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