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与内江日报共建“容错纠错”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05             点击量:             来源:

      11月2日,四川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与内江纪委、内江日报社协商“共建内江日报社容错纠错”事宜。 内江纪委第七执纪室主任何勇、内江日报社党组副书记甘忠、四川社科院张莉老师及基地主任李先敏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内江市纪委何勇主任首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谋求更好未来的殷切期望。 改革道路绝非坦途,是除旧布新的过程,是迎难而上、不断迎接挑战的过程。因此,内江市的改革发展道路也绝非是平坦大道,内江市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之所以走得如此艰难,缺乏机制保护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强调:容错纠错,主动性“容”和被动性“容”,其前提都是要以法纪为底线,要坚持“三个区别开来”,要准确把握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公开透明。

      内江日报社甘忠副书记发言道:新闻单位是国企中较为特别的单位。内江日报于1998年成立,发展到2014年之时,在新媒体不断崛起,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报社的成本管理压力剧增,报纸行业形势严峻,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新格局中,报纸书刊行业无疑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微利时代,报社必须从各个运作流程中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报社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新媒体的崛起、报刊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必须创新转型,要在大力抓好核心主业的基础上,推动“以报为主、多元发展”的战略实施,努力拓展文化培训、文艺演出、户外广告、物流配送、电商平台等相关新型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发展和产业创新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为企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省廉洁文化社科基地李先敏主任表示:在改革创新的潮流之中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是大势所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对从严治党"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不断前进,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口令号召之下,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干部“乱作为”现象得到了极大遏制。 但是在干部队伍中“不作为”“不敢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依纪依规追责问责的新形势下,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从严执纪和容错纠错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推动改革不断深化,成为目前面临的新课题。

      与会人员纷纷指出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怀有饱满的热情。容错是为了更好地化解改革发展中潜在问题和矛盾的缓冲机制,而不是无目的、无原则、无根据的包庇和纵容。如何有效地运用容错机制,发挥其真正的实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免责,什么样的错误必须追责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必须拥有明确的规定,划出清晰的界限。同时,将“容错免责”的内容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完全置于人民和舆论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最大价值。

      最后,张莉老师指出,“容错纠错”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区分开来”为重要指引。第一,容错需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并通过职责、权力、负面和容错清单,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走上清单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二,要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 ,设计融决策、监督、纠错、问责、容错于一体的科学系统的闭合流程,做到既防错又减错,既容错又纠错,让各级干部真正做到知权、知责、知为、知畏同在,防错、减错、纠错和容错并举;第三,要构建容错纠错长效机制需要激励、问责和容错三者综合运用,要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地实施。此外,张莉老师还结合问责容错的综合运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际案例对容错纠错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 

      此次会谈,基地与内江日报社就合作达成意向,初步确定了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为内江市建好容错纠错机制作好“试水”工作,推动了内江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内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