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感与危机感
发布时间:2012-11-07             点击量:             来源:

 

据媒体近日报道,中央某机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干部提出要求: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这一要求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做好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满足感和危机感,也就是“知足”与“知不足”的问题。在哪些方面满足,哪些方面有危机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毋庸置疑,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摆正满足感和危机感的位置,努力工作,淡泊名利。但也有人虽然能力不强,政绩不显,名利心却极重,从来不满足于得到的名利地位,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获益太少。他们在名利上充满了强烈的危机感,并积极付诸行动,或伸手要官,或贪污受贿,或欺世盗名,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明代的朱载育有首《十不足》歌,讽刺的就是这种人:“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美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有鉴于此,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名利方面一定要有点“知足常乐”的精神。平心而论,在现有条件下,党和人民给我们提供的物质条件和名利待遇,已经够优厚的了,应该时常感到“受之有愧”才是。如果再有什么非分想法、贪妄之举,那就既对不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也和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雷锋同志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标准高的人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标准低的人看齐。”如果有了这种精神追求,我们就不会整日被名利之心烧灼得坐卧不安,就不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就会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业绩。

另一方面,我们当前特别需要的是干部能力上要有“危机感”。时下一些干部虽然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却自我感觉良好,从不读书学习,也不充电提高,总认为自己凭老经验就能把工作拿下来,把局面维持住,部下也能“镇得住”。其实那只是在低水平凑合,在瞎糊弄,自欺欺人,既经不起科学发展观标准的严格检验,也不能适应形势飞速发展的需要,早晚要被时代淘汰。而如果我们有了强烈的能力危机感,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来提高水平,增强能力,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能,在高水平的层面上开展工作,在高标准的要求下掌控局面。如果我们有了强烈的能力危机感,就会把危机当动力,化“危”为“机”,把自己能力大大提高一步,与时俱进,水涨船高。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个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与中央某机关“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互相印证。古今中外,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成功者,那些造福社会、政绩显著的官员,无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看重事业,全力投入。名利上的“满足感”使他们摆脱名利羁绊,心无旁骛;能力上的“危机感”使他们不敢懈怠,不敢放松,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叱咤风云、驾驭时代的弄潮儿。

 

内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