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育廉 终端思政: “三全融入•四域融通•五廉融汇” 网络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量:             来源:四川省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主与思路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严正指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针对错误思潮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严重侵袭内江师范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小切口、准靶向、大思政”育人理念充分彰显廉洁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功能,始终坚持思政教育融入网络空间,积极探索数智赋能廉洁教育,通过网络育廉融入三全育人体系、融通课堂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场域,融汇廉洁知识、廉洁情感、廉洁意志、廉洁信仰和廉洁行为形成了“三全融入四域融通五廉融汇网络育人新模式。

该模式形成的相关育人案例2获得全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优秀案例。育人模式及成效教育部审核性评估专家和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的推介。

、方法与过程

(一)网络赋能廉洁教育融入“三全育人”体系

一是网络赋能全员育廉。在育人主体和对象上通过锁定干部、教师和学生“三大群体”,实现干部率先垂范、教师教育引导、学生示范影响的廉洁教育全员覆盖。二是网络赋能全程育廉。通过干部的常态化党风廉政教育、教师的经常性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的贯通学业全周期的学业生涯教育,实现干部师生廉洁教育的全过程覆盖。三是网络赋能全方位廉洁。通过打造廉洁课程育人、廉洁实践育人、廉洁文化育人、廉洁网络育人、廉洁心理育人、廉洁服务育人、廉洁资助育人、廉洁组织育人“十大育人品牌”,实现干部师生廉洁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网络赋能“三全融入”路径,在教育对象上实现干部、教师、学生“三大群体”的全员覆盖,在时间上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和学生学业周期的全过程覆盖,在空间上实现“十大育人体系”的全方位覆盖,有效解决了传统廉洁教育因融入路径不清导致的育人体系“碎片化”问题

(二)网络赋能廉洁教育融通“四大课程”场域

一是网络赋能健全“第一课堂”。充分发挥廉洁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马院思政课+专业廉洁思政+廉洁通识课+党团培训课”的廉洁课程矩阵,通过贯通“第一课堂”主渠道,廉洁课堂教学覆盖了95%以上在校生。深化廉洁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着力夯实第一课堂保障体系,实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载体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三个强化”。二是网络赋能拓展“第二课堂”。充分拓展社会实践课堂的场域空间,构建“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大实践”格局,组织师生常态开展廉洁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的“五进”实践活动,推动师生在引领崇廉尚廉社会风尚的过程中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三是网络赋能延伸“第三课堂”。坚持“以研促教,以创促廉”反思教育理念,引导廉洁教育有效嵌入创新创业环节,着力搭建专业创作平台,将廉洁教育融入科研项目、创新项目、毕业论文(设计)、文创作品开发等育人环节和育人项目,提升师生对廉洁的理性认知和反思批判能力。四是网络赋能夯实“第四课堂”。秉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的价值引领理念,将廉洁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厚植廉洁校园人文根基,加强“室、屏、廊、窗、墙、角”的廉洁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廉洁文化普及公益志愿文化,持续强化校园廉洁文化的浸润功能。

网络赋能“四课融通”方式,将廉洁教育有效融合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造、校园文化“四大课堂”,实现廉洁教育在高等教育全场域的泛在可及,有效解决了传统廉洁教育因方法缺位导致的教育实施“运动化”问题

(三)网络赋能廉洁教育融汇“五廉素养”培塑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网络赋能精准思政。锚定困扰当前干部师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突出思想问题,发挥廉洁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以涵养干部师生公私分明、清廉自守、勤俭节约、廉洁从业、遵纪守法的德行操守为思政目标。二是明确靶向重点,网络赋能精细施治。第一课堂重点以丰富廉洁知识、增强廉洁情感为目标,第二课堂以践行廉洁行为为目标,第三课堂以提升廉洁意志为目标,第四课堂以坚定廉洁信仰为目标。三是遵循教育规律,网络赋能渐进达成。通过廉洁教育 “三全融入”“四课融通”,引导干部师生做廉洁价值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实现廉知→廉情→廉意→廉行→廉信“五廉素养”的渐次升华。

网络赋能“五廉融汇”目标,通过充分挖掘廉洁思政的独特育人价值,以矫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问题为导向,引导干部师生涵养公私分明、清廉自守、厉行节俭、廉洁从业、遵纪守法的操行素养,有效解决了传统廉洁教育因靶向偏差导致的教育目标“模糊化”问题。

、成效与经验

该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获得了育人成效和育人经验的双丰收

(一)网络育成果丰硕

通过网络赋能新时代廉洁教育,学校三全育人”成效显著,获得省部级奖46项。以此为重要支撑,学校党委获得全省本科院校唯一受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网络育廉成效显著

1.育人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示范效应

网络赋能“三全融入·四课融通·五廉融汇”廉洁教育模式具有原创性、典型性和示范性:育人模式先后受到两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以及四川省教育纪工委和驻教育厅纪检监察组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获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的专题推介,连续2届获评教育部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优秀案例。在全国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暨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第六次联席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该育人模式开国内高校廉洁教育“双课程”之先河。该模式及其教学成果在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得到推广应用。

2.改革成果取得了领先的头雁效应

在平台建设上,率先建成全国第一家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在课程建设上,系统构建了“四大课堂”的课程体系,建成《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实践》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内唯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线上慕课(微课);在资源建设上,在全国率先策划编写“廉洁文化建设丛书”,公开出版著作10部,其中《大学生廉洁文化育人读本》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廉洁文化育人概论》为新时代省内首部廉洁文化育人教材;在廉洁社会实践上,率先组建全国第一支以廉洁教育宣教为使命的志愿者团队——“清风廉洁文化宣讲实践”,持13年面向社会开展廉洁文化宣讲活动,获评团中央表彰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在廉洁文创作品创作方面,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历届全国高校廉洁文化作品征集评选获奖(入围)21项,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学生参与的廉洁主题的调研报告获四川省优秀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行批示1次;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率先打造“文津育”“狮山云思政”等文化育人品牌,得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3.改革成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应

5名学生志愿者获评全国“廉洁大使”称号,1名学生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一等奖,1名学生获评四川省“百优志愿者”称号,7名学生得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提名或获奖。3名教师获评分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工作专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四川省第四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廉课育新人”廉洁思政课大赛二等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就业质量跟踪监测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近十年未发生非廉洁从业行为。

4.改革成果取得了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本成果探索的校地合作模式直接服务于地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遍及四川、重庆、陕西等多个省市,深受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被党政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络媒体报道近百次,收到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感谢信百余件。四川日报、四川省纪委官网“清廉四川”、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等权威媒体和党政官网对育人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及形成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推介。

愿景规划

一是开发大学生廉洁教育》智慧持续建设现有慕课基础上坚持数智赋能教材建设,将三维动漫技术嵌入教材着力打造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的实时性的智慧云教材。

二是廉云游廉洁专题教育APP整合网络廉洁教育资源,集成现有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资源,推进线下廉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通过开发APP入口实现廉洁教育资源通,云端共享”,提升廉洁教育的可及性

三是加强网络育廉教育教学的交流互鉴强化我校网络赋能廉洁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和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常态化开展由我校主导的大学生廉洁文化育人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效应。

(作者:谭安富 高晓芳 彭春霞)


内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